【藝術展系列推展活動二】從學習型家庭到社區融合 - 共學、共融、共創

4/20(六)的午後,在南美館的創意工作坊聚集了許多關注「藝術是自由的力量」藝術家生命故事的朋友們。

這一回,葉世原老師的團隊帶來「從學習型家庭到社區融合 - 共學、共融、共創」的主題,學習型家庭是葉老師執行了二十多年的專案,一路陪伴家長與作者共學共創持續至今,老師的分享很激勵人心、家長的分享讓在場的聽眾動容。

這兩場生命教育講座,動人的生命故事以及現場專心聆聽的氛圍,讓智總與南美館團隊感受到,當初有規劃這兩場跨域全人的生命交流,真是太好了。

藝術是跨域全人的生命交流


每位創作者都有自己的故事,障礙者的生命特質成為家長與孩子的共學起點,兩位家長都提到,孩子小時候進入學校求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了要讓孩子可以穩定上學,家長陪讀時五味雜陳的心情,至今仍然難忘。

然而,孩子遇到藝術創作後,逐步呈現的穩定感,隨著家長欣賞的眼光、讚美的態度而更有信心。為了讓孩子的特殊需求可以得到抒解,學習各式的表達方式,打鼓、創作都是出口。支持他成為一個獨特的創作表達者,而不是模仿者,支持他在藝術創作中,持續不間斷的享受做著喜歡的事物,是最重要的。

而今,這些創作成為與大家溝通的橋樑,彼此理解串連的契機,藝術是媒介、是表達的方式,也是促成社會共融的管道。

向內看,不假外求


有一位障礙者的手足現場提問,「姐姐很喜歡創作,全家都很喜歡藝術,在學校或現在接受服務的地方,都比較沒有藝術創作的機會,想請問可以怎麼做呢?」

葉世原老師說,我們這個團隊的特色,就是沒有一個是藝術背景的人,憑藉著原始的生命力,對自己的發展有興趣、對學生有興趣,彼此陪伴畫下去。這是很有啟發性、有人性自由尊嚴的期待,家長因著母愛長年陪伴發展出很不錯的教育方法,這一切不是為了符合主流美感,過程中力求人性、尊嚴。

李桂仙老師接著說,我們要打破固有的框架,不假外求,從關係的互動開始,從自主的點、到線、到面,組織起屬於自己的群體,一起擴散這樣的方法,不同的人可以交流可以一起集思廣益就有不同的火花。

我要讚美你


藝術家曾博笙的媽媽-張美惠女士接過麥克風接著說:「我要讚美你,我覺得你很棒,今天你願意坐在這裡,就家庭來說就是給這個孩子很大的支持。認識葉老師初期,博笙還沒開始做陶,每天在家裡畫畫,正面的鼓勵他做喜歡的事情,支持他繼續畫下去,無論畫得如何,第一隻牛跟第一百隻牛絕對不一樣,陶土也是,第一隻老鼠跟第一百隻老鼠一定會不一樣,他自己會變、會動起來。

我也曾經問過葉老師,博笙的作品都好簡單耶,葉老師給我一抹神秘的微笑,拿著一陀土說,來~媽媽,請您做做看。從那一刻起,我知道博笙無可取代的個人特質,我變得懂得欣賞他。

重點是不要從外界去求,不是去找名師,而是找出他的特色,支持他發展出自己的樣子,一看就有辨識度,支持從他最愛的東西開始,確保他在過程中是開心的最重要。」


力政文的母親-江美麗女士,以手繪的圖片組織成動畫,分享一路陪伴力政文的生命歷程,從未學過畫的她每一張圖都令在場的觀眾驚艷,精準的傳達出陪伴歷程的心境轉折。這樣的展現方式,也呈現了學習型家庭的特別,每個家長有不同的特質能力,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傳遞表達自己的生命經驗。

從自我覺察開始,建立內心的穩定感,累積各種安定的心理存摺,陪伴家長、作者一起探索,「學習型家庭計畫」二十多年的努力開花結果,並且持續往前大步邁進中,也讓在場的觀眾們感受到共融、共創、共學的幸福感。


展覽的留言牆也越來越豐富,歡迎大家前來看展,寫下您的感動,這些留言在展覽結束後,也會與所有的參展作者與家長們分享哦!
您們的真心感動,是所有作者、家長及團隊們持續前進的動力,寫下您的心情,與我們分享吧!

藝術是自由的力量  閉展默默的倒數中
【展覽資訊:藝術是自由的力量, アートは自由の力, Art: The Power of Freedom】
|時間|2024.02.02-2024.05.19
|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3樓展覽室K、L、M
|官網|https://www.tnam.museum/exhibition/detail/496
|易讀版下載|https://www.papmh.org.tw/news/2202

服務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