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津久井山百合園事件後,台灣應借鏡與反思的事

文/林惠芳(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秘書長)

       日本神奈川縣在105年7月26日凌晨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死傷人數最多的殺人事件,我們感到悲痛與不捨,也認為應該從本次事件中,觀察日本處理經驗,反思台灣現況做為借鏡。本會將持續追蹤本事件後續報導。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存在,即使障礙限制再高,我們的一生都持續不斷的在接受成長、衰退與適應的變化。我們相信孩子可以從母體出生,就代表這個生命已具備接受這個現實世界生存挑戰的基礎。沒有一個人可以任意奪走別人的生命。

提昇照顧人力,減輕照顧壓力

  從104年底的統計數字來看,各類身心障礙服務機構照顧了18,744名障礙者(日間照顧有6,067人、部份時制照顧有985人、全日照顧及夜間照顧者11692人),照顧服務的人力卻只有9,263人(照顧服務的護理人員582人、教保員3,245人、生活服務員2,654人、社工員646人。)其中教保員及生活服務員是需要三班人力配置的,計算下來平均照顧人力比都高於1:10,夜間更有可能高於1:15。這樣的照顧人力比真的可以滿足需要嗎?

  照顧人力無法滿足照顧需要的時候,機構管理的風險就會升高,照顧品質、照顧者與被照顧的安全、意外事故……等就有機會發生。機構為了管理只好限制生活的範圍及活動的選擇,生活安排就可能只侷限在機構範圍內,這無論是對照顧者或被照顧者來說,都可以導致出現「被機構化」的現象。如果希望提昇障礙者的生活品質,降低機構化的現象,照顧人力一定要增加、生活活動範圍一定要從機構到擴大到社區。導入積極性支持的作法,讓被照顧者有更多決策的機會或參與的可能。

  政府需要對社區生活的支持做出必要的承諾,包括照顧人力的培養與引入、社區居住的配套措施、對照顧者的支持服務、照顧專業能力的提升。

風險管理機制夠完備嗎?

  這次的事件也再次讓過去曾經爭論過的機構風險管理議題再次受到檢視,本事件行兇者是原任職的員工,當機構發現員工的言行舉止有異狀的時候,有相關的協助措施或機制,提早協助防範意外的發生嗎?心理安全的機制應如何介入?照顧者的心理壓力,我們不應該漠視。

  社會福利機構的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過去曾要求機構對於緊急意外事件要訂定處理的流程及辦法,但大抵多以天災(地震、颱風……)或火災、傳染病等標的事項為主要規範的內容。對於機構發生人質挾持或是人身安全危機事件的預防及處理常因為發生的機率過低,因此較未曾列入必要訂定或演練的項目。

  本會呼籲國家應協助機構建構與地區警察機關安全連線的機制,監督機構風險管理的責任。機構應將安全事件預防與處理納入緊急意外處理範圍,保持安全警覺。

  最新一則日本新聞,照顧機構已經開始作警民連線預防演習,針對這樣的事件,我們應該從中汲取經驗及教訓。

  本會也要向媒體提出呼籲,媒體請善盡社會責任。在本次事件可以看到媒體沿用日本新聞報導內容,然而部份網路媒體以聳動標題報導,如:「日殺人魔犯案動機?學者:他內心孤獨」、「日本神奈川安養院驚傳瘋狂砍殺 至少15死45傷」、「神奈川安養院刺頸魔 曾籲讓身障者安樂死」、「日本神奈川安養院瘋狂砍殺 至少15死45傷」、「日媒:神奈川殺人狂仇視身心殘障者」。

  以「殺人魔」、「瘋狂砍殺」、「刺頸魔」等為標題,將犯罪現象以聳動標題羅列,以偏激的用詞形容嫌犯,會引起社會不安,造成障礙者及家屬的恐慌。建請媒體在關注點閱率之外,敬請撤下不適當的標題,回到新聞客觀立場,論述事實。

社區共融要從理解開始

  台灣目前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舊制:身心障礙手冊)及伴隨有心智障礙事實者,約佔全人口的2%,從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舊制:身心障礙手冊)的人數來看,約有近一半的障礙者並未申請國家的身心障礙鑑定,也未享有國家對障礙者提供的各項服務。再從心智障礙者身份來看,105年第一季統計指出使用全日型照顧機構或夜間照顧機構服務的有11,971人,未達心智障礙人口的10%,顯示目前大多數的心智障礙者是跟家人共同生活在家庭,居住在社區中。 

  社區共融是現在最普遍的存在,社區共融要從真實的理解開始。瞭解是接納的基礎,我們鼓勵心智障礙者及家庭成員,讓自己生活圈中的親友瞭解心智障礙者的點點滴滴;不是只有家長才理解心智障礙者的優點與限制,同時也讓生活周圍接觸的人們,有機會認識心智障礙者的多元樣貌。


備註:日本各地方政府於該事件發生後即要求各地照護機構盤點安全措施,各機構亦馬上增加保護措施及排班人員、請求警方指導員工進行犯罪演習、加裝監視器、與當地民間自治會合作巡邏等等,但也出現了增購設備的財務問題、嚴格的保護措施與社區融合的方向衝突、擔心模仿犯、機構員工安全訓練不足等各種討論。

備註:日本維基百科 相模原障害者施設殺傷事件 

本文出自於智總第76期會訊

服務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