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來做倡議吧!

文–易君珊

(美國伊利諾州大學芝加哥分校障礙研究學,障礙藝術文化人文所,博士候選人)

  我告知實習生下週有特教生要來芝加哥自立生活中心學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簡稱ADA) 提供的保障。實習生一臉狐疑:「學法規?我們做創作的耶!權利法和藝術有關嗎?」絕大多數提供給障礙者的美術課皆以學習技巧、激發潛能為主,不會將障礙者的權利議題作為創作主題。而對多數身心障礙社運人士來說,爭取權利就像時時上戰場,因此「藝術」經常被視為單純的才藝、休閒活動,或是藝廊展示的作品。

  「藝術」與「倡議」之間真的毫無關聯嗎?ADA滿二十五周年時,有別於曇花一現的大型官方慶祝會,芝加哥市當地的身心障礙權利、社福、藝文等單位集結策劃為期一整年的系列活動;除了回顧社運的歷史,也透過具備完善無障礙軟硬體的節目來凸顯自立生活在社會各角落落實的現況。芝加哥自立生活中心規劃的活動之一即是國高中心智障礙生的自我倡議工作坊。

  身為自立生活中心的「駐村藝術家」,我帶這群特教生用互動式表演來探索身體的喜好、能力與侷限。有別於特教體系的美術教學,創作中動作的大小、形式與速度沒有「正確的」或「錯誤的」表現標準;目的是激發個人去探索想被看到、感到安全、自在的身體姿勢。因此,特教生在共同創作時必須和夥伴表達自己的需求。活動中他們不時傳出笑聲,透過觀賞與呼應彼此的過程,集體呈現身體多元的樣貌,同時也強調保留身心「不方便」的事實與狀態的重要性。

  陪同的特教老師看了學生的表現紛紛表達:「哇,從來不知他們這麼有想法!」肢體活動的趣味性開了學生的心房, 同時也敲開他們心底的秘密:工作坊結束要整隊離開時,一位學生嚴肅起來說:「我不喜歡自己的障礙…。」接著,幾位學生也皺著眉吱吱嗚嗚地說:「擔心別人發現自己是身心障礙者…。」我回應:「這樣真不好受!那下回我們再為彼此的障礙經驗做創作;一起,就不用這麼害怕,好嗎?」她們聽了看似安心許多,微笑揮手上校車。

  第二次工作坊,我準備了自立生活運動相關的圖板道具,包含抗議時使用的大聲公、麥克風、象徵自主權的方向盤、障礙者女權活動時製作的女性生殖器官,以及無障礙需求的標示【註】等。每個人挑選適合自己需求的道具後,以輪流上台擺出具備個人特色與想法的姿勢,集體即興用身體來編故事。

  阿傑挑了子宮和陰道的圖板,一男一女特教老師在旁立刻露出驚恐的表情說:「喔!你不會想要拿這個啦!」我走過去問阿傑:「挑好了嗎?選哪個?」鮮少用口語表達的阿傑把圖板上下反轉,兩個卵巢落在頭頂上,陰道頸往天空的方向搖動,示意「大象」的鼻子。我笑著說:「啊,這樣子,但這不是大象耶!」於是他看了看想了想,把圖板往自己的胯下放,示意這是「陰莖和陰囊」。這下,特教老師更尷尬了,試著用笑來掩飾自己的驚慌。我淡定地說「喔,這不是陰莖啦!你知道這是什麼嗎?」他搖搖頭。此時,其他學生也好奇地張望。我把圖板擺在我腹部做詳盡的說明後,小傑和其他學生們紛紛點頭。這時,特教老師的尷尬微微放下,但仍看得出他們相當不自在。最後,阿傑決定要挑另一個圖板當道具來加入這天的肢體展演。

  「自我倡議」的課程聽來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培養障礙者政治(發聲)意識的學習機會,但身心障礙者的處境從來都不是「個人問題」,而是緊密地與周圍的人事物相繫。如,成長環境中有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處境;旁人對待心智障礙者的方式;老師面對身體性徵的態度。特教老師鮮少以自立生活的核心概念來啟發學生做自我表達,從老師反應他們對學生的想法感到驚喜,以及小傑拿女性生殖器圖板的插曲中可見,面對特教生的自我表現和身體求知慾議題時,老師多半會採取「阻止」策略或忽略的態度;但也就會直接斷絕了特教生獲得自我認知和性健康教育的學習權利。尤其當社會慣性鼓勵障礙者要盡快「走出來」,彷彿承認身心的不便就等同於認了自己是「失敗者」。為了要符合社會期待的「展能」、要維持心智障礙者的幼齡純真的「天使」形象,「不要認『障礙』,避免提『生殖器官』」這些做法皆污名化身心障礙者,也忽略了社會制度本身帶給障礙者的侷限。

  來到自立生活中心,我們反而要大談「身心障礙」!自我倡議的第一課即是先貼近自己的「障礙」:肯認身心的狀態與環境中遇到的侷限後,才有機會適時爭取自己的需求。因此這次工作坊的核心目標設定在:提供機會讓心智障礙者探索全立法保障的需求,包含對身體的想像與慾望。透過表演藝術中肢體互動的機會,特教生發掘了「不喜歡或害怕被他人發現自己的障礙」的擔憂,即印證了污名化帶來的「封口」壓力。創作過程透過具體的表現闡述抽象的現象和感受,即是在引導特教生面對真實的感受,以開啟「自我主張」的潛能。以障礙者政治意識(自我表達)為主體的工作坊中,我身為較為年長的肢體障礙「學姊」,在同儕身份和創作氛圍的營造下,障礙議題在我們共同用身體創作時自然浮現,凸顯了社群間集體見證、見證彼此真實經驗的重要。在這個「正視障礙、正視身心差異」的工作坊,藝術創作的價值除了當下的展演,同時也進一步協同特教生探索障礙經驗,用藝術做為自我倡議培力工具。

註:無障礙需求 (disability accommodations) 如,輪椅可及的硬體環境、手語、口述影像、導盲杖、導盲犬、易讀資訊等。

本文出自於智總第77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