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原生藝術創作展觀後感

文/余秀芷(漢聲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

  「1.2.3.4.5….」究竟有幾個雪人呢?事實上我根本數不清楚,但是我靜靜的在旁邊端詳,每一個雪人的表情,都那麼樣的不相像,有的像在沉思,有的開心地笑著,有著如路人般只是駐足於路旁,有的正看著彼此相視而笑。


(圖/王韶華的作品「雪人」,我在旁數好久還是放棄了。)

  原生藝術家裡,會特別注意韶華,可能是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喜歡觀察的人,在咖啡廳裡,有低頭專注於課本的學生,不斷轉頭望向窗口,在等著誰的女孩,每個人在不同的思維當下,臉部的表情早已悄悄的說出心事,我喜歡觀察每個人不同的神情,即使只是擦肩而過的瞬間,早已對我訴說一段很長的故事。

  韶華是個很有個性的創作者,在採訪智總的筱婷時,藉機對於我喜歡的這位創作者有多點認識,在韶華創作的時候,有許多屬於他自己的堅持,雪人要擺在哪裡、哪個角度,沒有人可以擅自作主,那就像是一段故事,你將主角擺錯了方向,整齣戲的溫度與主要精神就偏移了,只是韶華要說的是什麼樣的故事?他從來沒說過,要觀賞者自己去體會。


(圖/雪人開始有了些不同的轉變,有戴著耳罩的雪人,也有伸出雙手的雪人。)

  我這次看到了韶華的轉變,以往的雪人都是同樣的造型,聽說這回,指導老師用了許多的方法試圖引導韶華,對他熱愛的雪人創作有多點不同的想法,「雪人在雪地裡耳朵會凍僵,你想不想給他個耳罩呢?」

  「不要!」韶華依然是很有個性的,低著頭毫不猶豫地拒絕,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再去與他對談一次,那天或許是心情好,韶華答應了。

  阿,這就是藝術假個性啊,十分的隨性卻有所堅持。

  因此在這一次韶華的雪人創作中,我見到了小小的驚喜,有戴耳罩的雪人,有戴蝴蝶結的可愛雪人,但相同的是,他們依然各自擁有不同的個性與要訴說的故事。


(圖/張大嘴的人像,到底在吶喊著什麼呢?)

  當你是個觀察這時,同時間也是個被觀察者。

  我走往另一個作品前,這是臉譜的陶藝作品,每個臉譜即使有著不同表情,但他們的嘴巴都是張得大大的,或者像喇叭般擴音器般,只要接近這個作品,一眼見到的就是臉譜的嘴,我低下頭看作品的解說,這是顏志宇的作品,這位創作者是為聽障者,他因為聽不到也不會說話,看著旁邊的同學交談,嘴巴一張一合的,於是再一次創作中就將這個畫面用陶土呈現出來,這是段障礙者自我認同的過程,而我以一個觀賞者的角度,發現觀察與被觀察之間有趣的景象,在這作品前我不禁笑著想,原來當我們大聲說話時,是這個樣子呀。


(圖/生死話題,可以是嚴肅而深刻的,也可以是輕鬆而幽默的。)

  而讓我們駐足最久的,是黃明志的作品,在擺放作品的櫃子上,有著陶製神明燈、香爐以及供品,而桌上放的卻不是神像,而是如遺照的畫框,這到底是誰的喪禮呢?看了作品解說之後,我在作品前大笑了起來,將朋友以及母親喚了過來,我們開心的分享與討論這個作品,我笑著對母親說:「如果我做這樣的作品,你一定會扁我一頓吧?」這位創作者,將自己的家人,以及他最喜愛的陶藝老師畫像用陶土製作出來,對於他來說,這樣如喪禮的擺設並不是種負面的事情,而是對於喜愛的人所做出的心意,生、老、病、死,這是誰都逃脫不了的人生經歷,我們在生命最後,可以為所愛的人做的事情,是記住他的樣子以及懷念著他。

  人間原生藝術創作,由智障者家長總會以及樂山教養院的院生聯合展出,藝術是無框架的,用藝術打破對障礙者的刻板印象框架。9月13日前,邀請大家到鶯歌陶瓷博物館,一起來看原生藝術創作展,而在這次的展出,智總更提供了詳細的無障礙資訊,以及手語導覽員、影像描述員預約,是一個無任何框架與阻礙的藝術展。

本文出自於智總第76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