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專校院智能障礙學生校園適應情形之調查研究
文/黃宜苑(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社工專員)
壹、研究緣起
在國內積極發展多元的升學管道,及鼓勵國內對相關政策推動下,有越來越多的身心障礙學生進入大專校院就讀,而智能障礙類學生亦然。依據特教通報網的統計,2008年就讀於大專校院之智能障礙學生僅有184人,2010年為472人,至2012年已達618人;比較2008年與2012年進入大專校院就讀的智能障礙學生的人數,可見就讀人數在短短數年內已呈倍數成長。而智能障礙學生就讀大專校院,實為早期智能障礙教育發展中,不曾被期待與關注的現象,但隨著國內高等教育的普及與特殊教育政策的多元發展,實有必要積極地了解智能障礙學生在大專校院中就學及日常生活的適應情形,以及校方所提供的支持服務。
然而,國內對此議題尚未有足夠的相關研究,因此本會於2012年,進行全國大專校院智能障礙學生校園適應狀況的全面性普查。
貳、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並自行研發問卷內容,並邀請九名特殊教育相關專家學者(林幸台教授、柯平順教授、蔡昆瀛教授、林純真助理教授、謝佳男老師)及家長代表(楊憲忠理事長、陳誠亮常務理事)等為顧問小組委員,除檢視問卷內容設計,亦提供研究過程中的諮詢與建議。
一、研究對象
(一)智能障礙學生:以全國大專校院中,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及鑑輔會證明之智能障礙學生,且以高中職畢業後升大學之學生為主。
(二)輔導人員:全國大專校院中,有實際提供教學、輔導智能障礙學生經驗之資源教室輔導老師、導師、授課教師、認輔老師及其他相關輔導人員。
二、研究工具:分別針對「智能障礙學生」及「相關輔導人員」研擬問卷調查內容,問卷填答以封閉式的填答方式為主,輔以開放式的簡答形式。
三、問卷回收:問卷調查執行總計向85所大專校院寄發問卷,總計回收有效問卷包含智能障礙學生問卷293份(50%)及相關輔導人員問卷428份(65%)。
參、研究結果分析
一、基本資料
(一)學校基本資料
智能障礙學生以就讀私立大專校院為主,且又以就讀科技大學、技術學院等技職體系為主的學校佔多數;智能障礙學生選擇繼續升學者,仍以訓練職業技能導向的學校為主。
(二)智能障礙學生背景資料
1.依據問卷回收統計結果,學生就讀的科系並未有特別集中單一科系之情形,人數最多者為餐旅管理系(科),次者為(嬰)幼兒保育系、企業管理系。
2.就讀大專校院之智能障礙學生,以輕度障礙者佔多數,且以就讀日間部為主;而在智能障礙學生高中職畢業學校部分,以就讀公私立高中職普通科佔最高比例,但就讀綜合職能科後繼續升學的學生比例,與就讀普通班者僅有些微的差距。
3.智能障礙學生進入大專校院的入學管道中,以透過學校單獨招生佔多數;且多數仍以選擇與住家同一縣市的學校為優先考量。
二、智能障礙學生自覺學校適應情形
針對智能障礙學生校園適應情形之瞭解,分別以「課業學習」、「人際關係」、「校園生活」及「學習收穫」為面向,依據問卷統計整體分析顯示,大多數智能障礙學生認為自己於大專校院中適應良好;且有86%的學生是認為自己的大學生活是快樂的。
(一)課業學習
在大專校院的課業學習部分,高達92.8%認為自己均能準時上下課,不遲到早退,有穩定的課堂出席率;然在課業理解上,有68.8%的學生認為,聽不懂老師上課的內容、課程內容很難;但在完成作業與考試的部分,60%以上比例的學生認為自己可獨立完成,不需特別協助與調整。
(二)人際互動
智能障礙學生自覺在學校中與同儕的人際互動關係部分,有78%的比例認為自己與班上同學相處融洽;但在「常常參與班上同學的活動」的題項亦是全部適應情形題項中,不同意的比例最高者。
(三)校園生活
適應校園生活的面向上,在獨自完成不同課堂教室間的轉換上,91.4%的學生均表示可以獨自完成;且亦有較高比例的學生認為可自行完成大學生活中的所有事務,或主動尋求協助。
(四)學習收穫
有高達92.5%的學生表示增加了很多知識。而在取得大學文憑、增加工作能力、認識更多朋友及讓自己更獨立等面向上,亦均有高達80%以上的學生表示同意。
三、輔導人員觀察智能障礙學校適應情形
相關輔導人員觀察智能障礙學生校園適應情形之瞭解,亦分別以「課業學習」、「人際關係」、「校園生活」及「學習收穫」等面向為觀察指標。依據問卷統計結果分析,相關輔導人員觀察智能障礙學生在課業學習與人際互動上,有較高的比例表示學生在此二面向上較不適應。
(一)課業學習
有77%的輔導人員認為,智能障礙學生能準時上下課,有穩定的出席率。然而在理解課程內容,並獲得學習成果及獨自完成報告等面向上,均有較高比例的輔導人員表示不同意。但依據問卷統計結果,亦有78%的輔導人員認為在提供課業加強協助的狀況下,智能障礙學生能達到課業的基本要求。
(二)人際互動
在觀察智能障礙學生與同儕互動的人際關係上,輔導人員認為智能障礙學生與班上同儕有良好互動的比例偏低;但有80%的輔導人員表示智能障礙學生常參與資源教室活動,其顯示智能障礙學生在大專校院的人際互動關係,仍以資源教室為主。
(三)校園生活
相較於智能障礙學生在課業學習與人際互動的表現上,輔導人員認為智能障礙學生在其他校園生活上的表現較佳的部分為能自行準備上課所需的物品,並獨自完成學校中的其他生活需求,但也認為學生會主動尋求協助的比例偏低;而74%的輔導人員觀察,智能障礙學生的大學生活是快樂的。
(四)學習收穫
輔導人員認為智能障礙學生就讀大專校院可能的收獲上比例最高者,依序為「增加其社會參與的機會」,佔91%,其次為「加強其獨立生活能力的方式」,佔89%;而表示不同意比例最高者為「提升其就業能力」。
四、學生自覺與輔導人員觀察適應情形差異分析
依據問卷統計結果顯示,關於智能障礙學生於大專校院中校園適應情形,學生自覺與輔導人員的觀察,其呈現的差異情形主要為課業學習與人際關係等二面向。
在課業學習部分,「智能障礙學生可以獨自完成自己的作業、報告,不需要別人協助」,該題項學生認為「同意」的比例高於不同意,相關輔導人員認為「不同意」的比例高於同意;而在「智能障礙學生可以理解並自己完成考試內容」該題項上,學生認為「同意」的比例高於不同意,相關輔導人員「不同意」的比例高於同意;上述二者之間的差異性達統計上的顯著。
在人際關係部份,關於「智能障礙學生常常參與班上同學的活動」,學生認為「同意」的比例高於不同意,而相關輔導人員「不同意」的比例則高於同意,二者之間的差異性亦達統計上的顯著。
五、輔導人員觀察影響學生適應的因素
依據問卷統計結果,影響智能障礙學生校園適應情形的因素中,以家長的支持佔最高比例,高達84%的輔導人員認為此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而認為課業能力非主要影響因素者,所佔比例較高。
六、智能障礙學生支持服務需求
針對智能障礙學生所需的支持服務需求,從多數填答者勾選的項目中,瞭解智能障礙學生最主要的支持服務需求面向。
(一)智能障礙學生自覺支持服務需求
學生在人際關係的面向上,認為需要支持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學習溝通技巧」所佔比例最高,其次為「與同學間有好的關係」。在課業學習部分,以需要「課業加強班」的支持佔較高比例,其次為「與人一起討論如何做報告」。而在其他的學習生活面向上,除了希望提供未來的就業資訊外,表達無支持需求的所佔比例較高。
(二)輔導人員觀察學生所需服務需求
而輔導人員亦認為學生所需的支持服務,以人際關係支持中的「社交技巧的教導」佔最高比例,達82.2%。但在課業學習的支持項目上,課業加強班、課程內容的簡化及考試內容的調整上,有50%以上的輔導人員認為智能障礙學生需要該項協助。
肆、政策建議
一、強化智能障礙學生高中職生涯輔導服務:
高中職端對想選擇升學之智能障礙學生較少有相關協助,建議高中職端之相關輔導人員應透過轉銜服務,加強輔導有意選擇升學的智能障礙學生,並結合大專校院辦理參訪或課堂體驗,以增加智能障礙學生對大專校院的了解,縮短對校園認知的差距,除協助家長與學生評估繼續升學的適切性外,更需釐清家長及學生的期待,使其對大專校院生活有初步認識,以減少入學後因期待落差而不適應之情形。
二、加強大專校院中的轉銜(系)機制、退場機制:
對於無法適應大專校園生活,或無法就讀該科系的身心障礙學生,大專校院應思考、評估學生校內轉系的可能性,甚或考量學生之能力與生涯發展,轉銜至其他學習或輔導場域,以協助學生有更適切的生涯發展與學習效益。
三、辦理大專校院智能障礙學生輔導知能提升課程:
過去大專校院對學生之輔導規劃,並未預期有越來越多的智能障礙學生進入就讀,因此大專校院資源教室知能研習的課程中,並未有特別針對智能障礙學生的輔導課程規劃。然而智能障礙學生在大專校院的就學輔導,確實有其特殊性。建議應增加大專校院輔導人員對於智能障礙學生特質、行為的認識與相關的輔導策略,俾使輔導人員能提供更有效益之支持,並減少其服務困境。
四、加強國外相關智能障礙學生就讀大專校院之輔導經驗探討:
由國外文獻可知,美國針對就讀大學之智能障礙學生有相關法案與試辦方案,其中包含高中職轉銜、大學輔導及學習服務模式等機制。因應國內越來越多的智能障礙學生進入大專校院就讀,我國也應加強探討國外提供智能障礙學生高等教育機會的相關服務模式,以作為國內建構相關服務模式與機制的參酌依據。
本文出自於智總第75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