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譴責暴力,教育部應徹查並改正

文/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2020.9.19)

 根據9月18日聯合報載「特教生情緒失控,家長校園動私刑」斗大的新聞標題及內容,再次讓特教生被汙名化,有多少家長,可能因為這一則新聞,開始擔心起孩子在校是否能安全學習?沒有深究問題核心,僅陳述情緒困擾的表徵,是否會讓社會大眾誤解,特教生都應該集中管理?私刑事件不僅凸顯校園安全問題,更是更重創特殊教育!長期努力推動的融合教育,支持特殊生融入社會,是否又會被迫退倒退十年?

本會要求,教育部應立即徹查並改正此問題!

該則新聞報導指出,桃園市教育局後續處置,要求老師一對一教學,並將該名學生個別的輔導安置,抽離他原本的班級,彷彿只要給予學生隔離的環境,他的情緒就會獲得控制,問題就能被解決,然而真是如此嗎?

本會認為教育部也應關注並徹查,教育局及該校及相關的支持輔導系統,應認真思考評估,學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何以一直以來在普通班級就學且成績表現良好的學生,在新學期開始時,會有如此劇烈的情緒反應,而不單單以隔離作為唯一的輔導策略,甚或以要求家長陪讀作為最終解方。

在新聞事件發生的背後,更應該從教育體制面反思,為何在學生的情緒行為出現的第一時間點,沒有獲得有效的處理,而只是等待家長的陪讀來穩定學生情緒?

如果家長無法陪讀,學生的就學權益是否就因此受損?亦或是學校的輔導機制不足?還是學校特教老師的人力不足,無法即時有效的回應學生需求?教育局是否有足夠的資源或支持,可以提供給第一線的教師們,而不只是把學生的個別輔導,將教育的責任,全放在在特教老師或家長身上。

融合教育是國家教育政策推動的目標之一,不論其存有任何限制或障礙,學生也能在普通的教育環境中,得到應有的學習與支持,發揮潛能,而非讓身心障礙學生隔離在主流的學習環境中,剝奪其與社會互動、學習的機會。

此事件,要被檢討的絕對不僅是個別的學校或個別的案例,而是整個教育系統在每次新聞發生後,如何逐步地檢視教育系統,建構校園中不論對於一般的學生或是身心障礙學生,甚至是教師們,應有且合理的支援措施。

強烈譴責私刑制裁的暴力行為,我們不容許校園內任何的霸凌事件,同樣的,我們更不容許任何一個人可以任意地進到校園,傷害學校中的任何一個學生。


特教生情緒失控 家長校園動私刑
2020-09-18 00:28 聯合報 / 記者張裕珍、陳夢茹、曾健祐/桃園報導

桃園某國中一年級男生入學後曾情緒失控攻擊同學、老師,其中一名女家長的小孩雖沒被打,但聽到小孩說班上有頭痛人物,前天佯裝巡迴輔導教師混入教室「陪讀」,在男學生情緒暴衝時以電擊棒制止,自己也遭咬傷。雙方除互控傷害,「私刑制裁」舉動也引起議論。

針對這起事件,包括特教生的安排與處置、如何保障所有學生的受教權、學校師資的配置、校園門禁管理問題等,都成為討論話題。

桃園市教育局坦言,校方在門禁管制上有缺失,且桃園市教育制度內並沒有巡迴輔導教師一職,警衛沒即時和輔導室確認,已請學校檢討流程,並函文所有學校要求落實門禁管制。另外,已和男生家長達成共識,今天起每門課都安排一位老師一對一教學,還會安排特教專長老師及特教助理員陪讀,協助男學生控制情緒。

由於女家長電擊男學生事件發生時,有廿三名學生在場,校方昨天已安排導師輔導這些學生。

據了解,這名男學生國小成績優異,但因有自閉症伴隨過動症而情緒不穩,開學十天來常失控大叫,曾踹過老師,也出手傷過三、四名同學;有學生說要先去其他地方,莫名被攻擊,還有學生沒認真聽他說話,就被用力拉領子。

校方原本希望家長陪讀改善情緒,但家長因工作繁忙想找親友陪讀,校方要求提供委託書和良民證被家長誤會是刁難,迄今尚未安排到校陪讀。

前天上午,一名女家長帶著電擊棒到學校,警衛誤以為是巡迴輔導老師,要到校輔導這名具攻擊性的男學生而放行。女家長到教室後,班導師又誤以為是男學生的陪讀家長,就讓她進班級陪讀,未料最後演變為私刑制裁事件。

校方指出,男學生情緒原無異常,在國文課老師播不出教學影片開始情緒失控,老師為了不影響其他同學上課,先將男學生帶到走廊緩和情緒,此時這名女家長突然衝出教室,拿電擊棒攻擊男學生。

男學生被電擊後受到驚嚇,校方將他送醫檢查無大礙;男學生家長氣得要告女家長,但女家長說,過程中被男學生咬傷,手臂留有明顯齒痕,也要告對方。

「不能以暴制暴!」揭發全案的桃園市議員黃敬平說,校方與教育局擺爛,遲未妥善處理這名男學生的求學問題,他認為應保障男學生與其他學生受教權,給男學生獨立學習空間,因校方處置不當而造成三方皆輸的局面。

桃園市長鄭文燦也譴責不該以暴制暴。他說,孩子犯錯、家長又犯錯,「是完全錯誤的示範」,他已要求教育局檢討校安缺失,特教學生若有攻擊或衝突情況,須個別化處理,不應安置在原來班級,要讓特教生獲得最好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