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機構住宿

照護

心智障礙是一種終生性的障礙,隨著年齡成長與生長環境的改變,因此在不同的生涯階段都會面臨新的生活挑戰以及需要學習適應的事情。因此能提供一套全生涯的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了:

  1. 出生後的診斷評估及健康照顧
  2. 學習階段的教育安置及配套措施
  3. 成人階段後的就業訓練與生活支持
  4. 老年階段的長期照顧與關懷服務等。

整體來說,在身心障礙者的成長階段中,需要醫療保健、健康促進、日間照顧、夜間住宿、輔具服務或無障礙環境的修繕等協助,才能獲得完善身心障礙或長期照顧服務體系的照顧。

依據衛生福利部的「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在台灣的障礙者有超過90%是和家人同住,因此政府在規劃相關服務時就必須考慮到「個人照顧」、「家庭支持」以及「參與社會活動」過程中在硬體環境以及軟體服務的規劃設計,才能保障身心障礙者公平參與生活事項的權益,並減輕照顧者的生活負擔。

一般而言,各縣市目前對身心障礙者的個人照顧以及提供給照顧者的家庭支持主要有以下幾種服務:

個人照顧 家庭支持
  1. 居家式—身體照顧、家務協助、居家復健或居家護理
  2. 社區式—日間照顧、健康促進、休閒活動、自立訓練
  3. 機構式—生活訓練、托育養護、興趣陶冶或居住服務
  1. 臨時及短期照顧—到宅或定點提供臨時照顧服務
  2. 照顧者支持—心理或情緒支持
  3. 親職技能訓練—以研習訓練或活動方式提供照顧資訊或示範活動
  4. 關懷訪視—安排志工人力提供問安服務

機構住宿



謝謝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為體恤身障機構營運成本的增加,去年(2019年)已經制定躍升計劃來提高服務個案的特別處遇費。

這個獎助項目的修正,就是讓全自費的受服務個案,機構也可以申請特別處遇費,補足機構服務個案時不足的款項,讓機構可以持續營運。

為因應機構營運及實務運作所需,衛福部修正「長照服務發展基金109年度一般性獎助計畫經費申請獎助項目及基準」

*
摘要:

貳、社會及家庭署獎助方案
十二、身心障礙者機構特別處遇費(含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服務躍升計畫),
將自費個案納入服務人數核算躍升計畫獎助金額,爰修正旨揭獎助項目及基準第2點第12項第2款獎助原則
第11目之5、第13目、第14目,及第3款獎助項目及基準第3目規定。
並請於本(109)年4月30日前檢附「身心障礙者機構特別處遇費」相關申請資料(旨揭獎助項目及基準附件十四、十五)函送本局,俾利轉陳衛生福利部提出申請。

發佈日期:2020.02.12



謝謝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為體恤身障機構營運成本的增加,去年(2019年)已經制定躍升計劃來提高服務個案的特別處遇費。

這個獎助項目的修正,就是讓全自費的受服務個案,機構也可以申請特別處遇費,補足機構服務個案時不足的款項,讓機構可以持續營運。

為因應機構營運及實務運作所需,衛福部修正「長照服務發展基金109年度一般性獎助計畫經費申請獎助項目及基準」

*
摘要:

貳、社會及家庭署獎助方案
十二、身心障礙者機構特別處遇費(含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服務躍升計畫),
將自費個案納入服務人數核算躍升計畫獎助金額,爰修正旨揭獎助項目及基準第2點第12項第2款獎助原則
第11目之5、第13目、第14目,及第3款獎助項目及基準第3目規定。
並請於本(109)年4月30日前檢附「身心障礙者機構特別處遇費」相關申請資料(旨揭獎助項目及基準附件十四、十五)函送本局,俾利轉陳衛生福利部提出申請。

發佈日期:2020.02.12

機構式服務是台灣身心障礙者照顧服務的起源。

在教育資源及照顧服務資源,不普及的年代,「機構式服務」提供給身心障礙者一個穩定接受服務機會。

台灣的照顧服務,也因機構式服務奠基了良好的服務經驗與品質,得以衍生推廣更多元的照顧服務型態(如:居家式、社區式服務),建構更完善的照顧服務網絡。

1.什麼是「機構式服務」?

依據「身心障礙者個人照顧服務辦法」第2條第3項定義為機構式服務:指以「日間式」或「住宿式」照顧方式提供服務。

簡單來說就是:身心障礙者於身心障礙機構接受白天的日間照顧、或全日24小時住宿服務。

  • 白天的日間照顧: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到機構接受專業人員的照顧,並在下午機構結束服務時返家。
  • 全日24小時住宿:星期一至星期五,白天接受機構的日間照顧服務,晚上接受機構提供的夜間照顧服務,家人可於假日接服務對象回家。

2.「機構式服務」的服務對象

機構式主要服務對象為18~65歲,中度、重度以上的身心障礙者。

3.「機構式服務」的服務主軸

  (1)個別化服務計畫:

機構式服務,採跨專業合作的方式提供服務,除了有教保員、社工員、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營養師…等專業醫療人員,依個別化評估結果,結合家長(監護人)期待、服務使用者需求,提供量身訂作之「個別化服務計畫(Individualized Support Plan簡稱:ISP )」。

(2)機構式服務所提供的課程,可分為以下五大部份:

  • 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如廁、用餐、輔具使用、個人衛生等。
  • 健康維護:飲食控制、體適能活動、血壓、體溫、身高、體重等紀錄。
  • 社區適應:戶外教學、購物訓練,增進服務對象之生活體驗。
  • 生活技能訓練:人際與情緒、兩性、安全維護、金錢使用等生活實用技能。
  • 文康休閒:球類、唱歌、繪畫、陶藝等多元活動,豐富服務對象經驗。

4.可以在哪裡找到「機構式服務」呢?

請至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主題專區\身心障礙福利\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專區,下載「機構查詢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名冊」(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List.aspx?nodeid=460 )

機構式服務是台灣身心障礙者照顧服務的起源。

在教育資源及照顧服務資源,不普及的年代,「機構式服務」提供給身心障礙者一個穩定接受服務機會。

台灣的照顧服務,也因機構式服務奠基了良好的服務經驗與品質,得以衍生推廣更多元的照顧服務型態(如:居家式、社區式服務),建構更完善的照顧服務網絡。

1.什麼是「機構式服務」?

依據「身心障礙者個人照顧服務辦法」第2條第3項定義為機構式服務:指以「日間式」或「住宿式」照顧方式提供服務。

簡單來說就是:身心障礙者於身心障礙機構接受白天的日間照顧、或全日24小時住宿服務。

  • 白天的日間照顧: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到機構接受專業人員的照顧,並在下午機構結束服務時返家。
  • 全日24小時住宿:星期一至星期五,白天接受機構的日間照顧服務,晚上接受機構提供的夜間照顧服務,家人可於假日接服務對象回家。

2.「機構式服務」的服務對象

機構式主要服務對象為18~65歲,中度、重度以上的身心障礙者。

3.「機構式服務」的服務主軸

  (1)個別化服務計畫:

機構式服務,採跨專業合作的方式提供服務,除了有教保員、社工員、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營養師…等專業醫療人員,依個別化評估結果,結合家長(監護人)期待、服務使用者需求,提供量身訂作之「個別化服務計畫(Individualized Support Plan簡稱:ISP )」。

(2)機構式服務所提供的課程,可分為以下五大部份:

  • 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如廁、用餐、輔具使用、個人衛生等。
  • 健康維護:飲食控制、體適能活動、血壓、體溫、身高、體重等紀錄。
  • 社區適應:戶外教學、購物訓練,增進服務對象之生活體驗。
  • 生活技能訓練:人際與情緒、兩性、安全維護、金錢使用等生活實用技能。
  • 文康休閒:球類、唱歌、繪畫、陶藝等多元活動,豐富服務對象經驗。

4.可以在哪裡找到「機構式服務」呢?

請至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主題專區\身心障礙福利\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專區,下載「機構查詢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名冊」(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List.aspx?nodeid=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