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自立生活︱全國首創「智能障礙者自立生活學習體驗營」創造實境體驗學習課程
全國首創「智能障礙者自立生活學習體驗營」創造實境體驗學習課程,引導青年關注社會議題,成為自我倡導者。辦理至今已超過5000人次參與。就業︱促成各縣市設置身心障礙職業重建個管員,協助心智障礙者進行就業準備
為協助心智障礙者有系統地進行就業準備,2009年促成正式於各縣市設置身心障礙職業重建個管員,協助心智障礙者進行就業準備。日後,赴美國考察職業重建服務,促成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制度的改制,運用職業輔導評量,瞭解心智障礙者的優弱勢職業能力,規劃在職場中應有的協助。
教育︱成功推動「一縣市一特校」納入特殊教育法
成功推動「一縣市一特校」納入特殊教育法,並完成學校設置,解決身心障礙學生必須跨縣市就學之不便。國際交流︱定期參與「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年會
智總定期參與「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年會,與亞洲各國交流。2008年
自立生活︱全國首創「智能障礙者自立生活學習體驗營」
全國首辦「心智障礙者自立生活支持試辦計畫」組成台灣智能障礙青年學習自我決策及表達的全國性平台,成為全國團體重視心智障礙者自我決策權利、發展相關服務的先河。持續辦理至今最多有22個組織,超過4,500人次參與。
法律︱推動民法監護制度修法
推動民法監護制度修法,將禁治產宣告改為監護宣告及輔助宣告,保障心智障礙者權益與維護自主權。2007年
早期療育︱引入王詹樣基金會挹注經費使早療機構服務穩健發展
智總自2007年起引入王詹樣基金會挹注早療服務經費,解決機構因公部門補助款不足需募款的壓力,至2021年止共投入3億多經費於早療服務,使早療機構服務持續穩健發展及提升品質。權益監督︱促成「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法
促成「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法,從保護觀點轉為尊重個人選擇,完備身心障礙者醫療、教育、就業、支持、經濟安全等權益。
醫療︱促成國內首家身心障礙口腔醫療保健示範中心
促成國內首家身心障礙口腔醫療保健示範中心 自1996年開始推動特殊需求者的口腔照護與治療,2007年促成身心障礙口腔醫療保健示範中心,影響全國身心障礙機構對口腔保健的重視。支持︱首創社區憨老家庭支持服務模式
首創社區憨老家庭支持服務模式,關注「中高齡智障者家庭需求」,成功爭取為社家署重點補助計畫,迄今持續於全國各地執行。2006年
居住︱台灣第一起管委會因鄰避事件獲判有罪
中壢啟智技藝訓練中心於社區提供服務,遭社區管委會強力阻擋,智總介入協助法律訴訟流程,此案經法院判決,該管委會三名成員違反刑法304條有罪論定。
早期療育︱發動搶救早期療育聯合評估中心預算
「兒童聯合評估中心」預算遭立法院刪除,導致全台26家紛紛關閉,只剩4家維持原服務。 智總為此召開「搶救早期療育聯合評估中心預算」記者會,為全台1萬2千名發展遲緩兒童發聲,搶救早期療育預算。2005年
家庭支持︱促成家庭支持服務納入「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串連全台家長組織,提供家庭訪視服務,落實家庭支持聯絡網,培訓家長照顧技巧,辦理紓壓團體,並促成2007年將家庭支持服務納入「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04年
法律︱參與並促成「法律扶助法」
參與並促成「法律扶助法」 協助智能障礙者於司法流程中得到公平對待。2003年

媒體︱推動精神衛生法修法,規範傳播媒體不得有歧視身心障礙者之報導
推動精神衛生法修法,規範傳播媒體不得有歧視身心障礙者之報導,與智能障礙者相關之不實報導層出不窮,造成社會歧視與誤解,開啟智總參與公民媒體監督行列,推動修法。200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