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成年監護與輔助-2】我是智能障礙者的家長,法律上,是孩子永遠的「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嗎?
2019/09/20
智總經常接到家長來電詢問,家長對未成年的智能障礙孩子,有行使監護權的權利,那成年之後,家長是孩子永遠的「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嗎?
如果不是,家長如何透過法律的協助,保護成年的智能障礙孩子保障相關權利呢?
Q:我是智能障礙者的家長,法律上,是孩子永遠的「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嗎?
1.未滿18歲,尚未成年時,父母親是小孩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替小孩決定大小事務。但當小孩成年後,父母親就不再是小孩的法定代理人,在法律上無法代替子女從事法律行為。
2.在民法上,年滿18歲,是成年人,智能障礙者的成年人與一般人享有相同的權益,也負有相同的法律責任的個體。
3. 若父母擔憂,已成年的智能障礙者,因障礙狀態,無法理解並負擔重大決策的法律責任,需要有人代替他做重大的決定(例如:打契約、住機構、搬出機構、買貴重物品等),那就需要透過法院,讓父母或其他有資格的人成為成年智能障礙者的「監護人」。
要有「監護人」,成年智能障礙者才會有「法定代理人」。
小提醒
-
成年智能障礙者一定要經過法院的宣告,才會有監護人喔!
-
不是智障者的爸媽自己說要當,就會自動得到這個身分喔!
最新修改日期:2024年11月14日
相關連結